跳转至

10.1 为什么必须用双层神经网络

10.1 为什么必须用双层神经网络⚓︎

10.1.1 分类⚓︎

我们先回忆一下各种分类的含义:

  • 从复杂程度上分,有线性/非线性之分;
  • 从样本类别上分,有二分类/多分类之分。

从直观上理解,这几个概念应该符合表10-2中的示例。

表10-2 各种分类的组合关系

二分类 多分类
线性
非线性

在第三步中我们学习过线性分类,如果用于此处的话,我们可能会得到表10-3所示的绿色分割线。

表10-3 线性分类结果

XOR问题 弧形问题
图中两根直线中的任何一根,都不可能把蓝色点分到一侧,同时红色点在另一侧 对于线性技术来说,它已经尽力了,使得两类样本尽可能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

10.1.2 简单证明异或问题的不可能性⚓︎

用单个感知机或者单层神经网络,是否能完成异或任务呢?我们自己做个简单的证明。先看样本数据,如表10-4。

表10-4 异或的样本数据

样本 x_1 x_2 y
1 0 0 0
2 0 1 1
3 1 0 1
4 1 1 0

用单个神经元(感知机)的话,就是表10-5中两种技术的组合。

表10-5 神经元结构与二分类函数

神经元 分类函数Logistic

前向计算公式:

z = x_1 w_1 + x_2 w_2 + b \tag{1}$$ $$a = Logistic(z) \tag{2}
  • 对于第一个样本数据

x_1=0,x_2=0,y=0。如果需要a=y的话,从Logistic函数曲线看,需要z<0,于是有:

x_1 w_1 + x_2 w_2 + b < 0

因为x_1=0,x_2=0,所以只剩下b项:

b < 0 \tag{3}
  • 对于第二个样本数据

x_1=0,x_2=1,y=1。如果需要a=y,则要求z>0,不等式为:

x_1w_1 + x_2w_2+b=w_2+b > 0 \tag{4}
  • 对于第三个样本数据

x_1=1,x_2=0,y=1。如果需要a=y,则要求z>0,不等式为:

x_1w_1 + x_2w_2+b=w_1+b > 0 \tag{5}
  • 对于第四个样本

x_1=1,x_2=1,y=0。如果需要a=y,则要求z<0,不等式为:

x_1w_1 + x_2w_2+b=w_1+w_2+b < 0 \tag{6}

把公式6两边都加b,并把公式3接续:

(w_1 + b) + (w_2 + b) < b < 0 \tag{7}

再看公式4、5,不等式左侧括号内的两个因子都大于0,其和必然也大于0,不可能小于b。因此公式7不成立,无论如何也不能满足所有的4个样本的条件,所以单个神经元做异或运算是不可能的。

10.1.3 非线性的可能性⚓︎

我们前边学习过如何实现与、与非、或、或非,我们看看如何用已有的逻辑搭建异或门,如图10-5所示。

图10-5 用基本逻辑单元搭建异或运算单元

表10-6 组合运算的过程

样本与计算 1 2 3 4
x_1 0 0 1 1
x_2 0 1 0 1
s_1=x_1 NAND x_2 1 1 1 0
s_2=x_1 OR x_2 0 1 1 1
y=s_1 AND s_2 0 1 1 0

经过表10-6所示的组合运算后,可以看到y的输出与x_1,x_2的输入相比,就是异或逻辑了。所以,实践证明两层逻辑电路可以解决问题。另外,我们在地四步中学习了非线性回归,使用双层神经网络可以完成一些神奇的事情,比如复杂曲线的拟合,只需要6、7个参数就搞定了。我们可以模拟这个思路,用两层神经网络搭建模型,来解决非线性分类问题。